(九)各地“十一五”人才需求规划            返回

()各地“十一五”人才规划

人才需求及其结构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我国,国家政策、产业布局及其发展规划向来是拉动经济增长和人才吸纳的杠杆。因此,浏览各地出台的“十一五”人才规划,从中不难发现未来几年的人才需求。

北京提出构建“人才之都”,要把北京打造成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建设成各类人才施展抱负和才能最理想的都市,造成传播人才发展先进思想文化的源头,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人才聚集与辐射中心。而且,由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缘故,北京重点提出要实施奥运人才保证工程。值得一

提的是,北京市将继续大力鼓励、积极提倡首都地区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非公经济组织工作。今后35年,市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将选聘80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村工作,争取实现每个村都有大学生参与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管理工作。此外,每年还为非公经济组织引进一定数量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

上海着力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十一五”期间,上海将以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为重点,建设开放度高、融合度高、吸引力强、培育力强的国际人才港。上海将以新建的“人才发展服务平台大廈”为中心,构建辐射全国及海外的人才服务网络,打人才“服务全国”之牌,打造能够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人才中介“航母”。上海还确定人才开发六大重点领域——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港航。

浙江提出,要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促进人才队伍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人才向环杭州湾地区、温州台州沿海地区、金华衢州丽水地区三大产业带集聚,加快海洋产业人才、资源环境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开发等。杭州计划到2010年,逐步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人才高地和全省人才培养集聚中心。宁波则有意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高地之一,基本实现人才开放港、自由港和创业港的建设目标。该市还提出到2010年将建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电模具、IT产业、旅游会展、文化服务、港口物流、经管经贸、金融保险等符合该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十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湖南作为中部六省之一,则立足中部崛起,加强泛珠三角区域人才交流协作,提出努力造就一支与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人才大军,并注重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加快湘西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步伐。该省决定加大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人才开发力度。

江苏常州将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组织和引导人才向农用机械制造业、工程机械及车辆配件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及新型纺织服装业4大支柱产业集聚,向电子信息及软件制造、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材料3大新兴产业集聚,向现代服务业、沿江开发、各级开发园区和8大产业集聚区

集聚,向生产和科研教学一线集聚。

福建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将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直接为软件业、制造业、护理业、建筑业、商贸业、汽车业、电子通讯业、物流业和旅游业等行业服务的精品专业。

济南重点培养交通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冶金钢铁产业、石化化纤产业、机械装备产业、食品药品产业六种人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人才。

深圳将构建以高科技、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引才平台。另外,深圳市于2006年界定了申请以个人身份落户深圳的创新型人才的毕业院校范围,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38所高校的自主创新人才。珠海将在“十一五”期间培养1000多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电力能源、机械制造、旅游、物流等支柱行业的拔尖人才。

四川基本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的转变。在“十一五”期间,四川省人才开发将呈现以下特点:髙层次人才占全省就业人员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0.4%提高到1%;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及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形成相应规模,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现代科技、革命传统、巴蜀历史、民族宗教等四大特色文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将达到200万人以上,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例。稳步发展普通本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力争民办高等学校在校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髙。

湖北实施“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积极推荐重点领域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实行重点培养、重点实用,形成分层次、多渠道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工作体系;制定实施符合湖北省企业实际和国际化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加大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全省制造业、信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展数控技术应用等职业培训,为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储备实用技能型人才;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实施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完善“绿色证书”制度,系统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能力。

云南将大力培养“三大领域”实用性人才,主要包括绿色经济领域人才,即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推动绿色产业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发展,大力培养绿色产品研究、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人才,大力支持头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该省还将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力争2010年宣传文化系统中国家级和省级“四个一批”人才达到200名,大力扶持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机构。注重乡土文化艺人的发掘和保护,培养一批文化经纪人和策划人。同时,将注重培养“外向型”人才。积极与其他省市和国外开展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重点培育在东南亚、南亚国家建立资源开发供应基地、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等方面需要的“外向型”人才。


北京奥辰科技有限公司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