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适合自己才最好 返回
二、适合自己才最好 每到高考报名肘,都有许多家长要问:什么专业最好?我孩子适合报考什么专业呢?其实如此笼统的问题,让任何专家都难能回答。有人认为学医好,学了医学一辈子都会受用无穷;有人说学计算机好,它是发展趋势,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有人说学法律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律师需求量大;有人认为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好,因为国家开始重视基础研究等等。他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很片面。实际上,什么专业都好,关键是最适合你潜能发展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 首先必须澄清在专业报考上存在的两大误区。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2004年,河南省考生李崇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两年后因多门课程不及格,不得不办理了退学手续。无独有偶,2003年,在清华大学已经读到博士研究生的刘立早同学,因为不喜欢所学的化工反应工程专业而退学,重新参加高考,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刘立早表示,数学是自己的弱项,但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却很强,总觉得自己应该学习和工科、文科、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专业,退学参加高考就是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以上两个同学均因对所学专业不感^4趣而退学,虽然是个别案例,但却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学习必须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专业必须和兴趣相统一。实际上,大学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大有人在。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对83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中,竟然有48.2%的学生是由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那么,有兴趣的又会是怎样呢?再看下面两个案例: 某大学一名大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上初中起就非常喜欢电脑,并且能自己动手组装、维修电脑。但上了大学后,学习却非常吃力,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课程怎么也学不明白,最后打算退学。经过专业选择测评机构测试,发现他的数学推理能力一般,而空间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则很强,尽管在计算机软件学习上有些困难,但在硬件学习上却很有优势,专家建议他专攻计算机硬件方向。 有个化学系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食品质量检测部门做技术员,按常理专业对口,应该是很合适的,然而工作不到半年他就跳了槽。原来,这位同学高中时特别喜欢化学老师,再加上高考时化学成绩不错,便不由分说报考了化学系。进大学后才发现,成天和化学试剂、化学实验打交道,这使他非常厌烦,再也提不起对化学的兴趣了。 以上这两个同学在选择专业时虽然注意到了个人兴趣,但这种平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兴趣往往是“感性兴趣”,并非专业兴趣或学科兴趣(当然,也不排除感性兴趣与专业兴趣相统一的情况)。尤其在中学生身上,因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这个老师课的现象很常见,有的是因为某个重要人物的影响^还有的是因为社会上一时流行的某种时尚(如网络游戏)所引起的兴趣和好奇。这种在中学时代所形成的兴趣往往是表层的、不稳定的(或说是易变化的),我们称之为“感性兴趣'报考时仅凭自己的“感性兴趣”来选择专业并不稳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兴趣并将其与能力倾向相结合,才能挑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专业选择只有和个人的生涯动机相一致,兴趣才会转化为一种深层的动力。 另外,现在“热门”专业成为不少考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那么“热门”是否适合你?面对别人的“示范”效应甚至来自周围亲友的舆论和善意的压力,你需要冷静思考,把握好自己。如果“热门”适合别人而不太适合你,就不要头脑发热去追潮赶浪,更不能不顾自身条件去削足适履。比如现在计算机虽然很“热”,但却不一定是你的潜能所在,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最佳专业”,对你而言可能就是“一般专业”。 ——“兴趣至上”和“热门思想”,是目前专业报考上的两大误区。 其次认识自我,重视自身兴趣、动机、能力和个 性等潜能因素。潜能是代表一个人潜在的、尚未完全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它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内在特质,是由能力、个性、兴趣、动机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出来,或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因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如果某个专业是你所感兴趣的(兴趣因素),并且休为是值得去学的(动机因素),而且又有能力去学(能力因素),同时又适合去学(个性因素),那么你就会学得很好,你的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某个专业你虽然很有兴趣去学,但和该专业有关的能力却比较低,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你在该专业上的潜能发展。比如某同学如果对英语和数学都非常感兴趣,但他的数学推理能力不如语言表达能力,如果上大学非要学习数学专业,可能同样学习了四年,他在英语专业上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每个同学的潜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势和弱点,这是因为这些潜能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从兴趣来看,由于每个同学所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接触到的人或事物不同,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兴趣,就学生的专业兴趣而言,就包括数学兴趣、文学兴趣、经济学兴趣等P从动机来看,包括文学、艺术、社会管理、研究、技术、常规等类型的动机。有的同学认为当个文字工作者有意义;有的同学则认为做个技术人员更能体现自身价值;有人希望自己当医生,为人解除病痛,受人敬仰;有人则希望能够成为科学家,谱写人生辉煌_由于动机表现不同,使同学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发挥了不同的潜能。从能力优势来看,有的中学生能写出数万字的小说,但他的数学推理能力却可能很差;有的同学可能很早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但社会交往能力却可能不高。从个性来看,通常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兴奋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实验性、忧虑性、紧张性、独立性等,每个同学的个性不尽相同,个性的优势和弱势也有所不同。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必须根据自身的各方面身心因素,包括兴趣、学习某一专业的内在倾向性、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和优势以及个性特点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只有找准自身各种潜能的结合点,确立一个清晰的专业发展目标,才会赢在起跑线上。 综上,同学们要想找到符合自身潜能的专业,最好先问问自己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你所考虑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吗?它能使你对所学专业乐此不疲吗?兴趣对我们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也是进行专业选择的重要依据。例如你想当老师,还是想做医生,是想做记者、法官、会计师,还是希望成为电脑专家、建筑设计师等等,换句话说你就是对哪些兴趣较高。考生一旦确定了兴趣所在,在选择上就可围绕这一兴趣的主题来做文章。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还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考生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他又怎么能学好这个专业?每年,大学里都会有很多打算换专业甚至跨系转专业的学生,其原因之一就是在填报志愿时未能考虑到自己的兴趣。 其次,你所考虑的专业符合你的生涯动机吗?或者说,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想成为作家、企业家还是艺术家?或者说做什么使你感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动机是推动你去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你的行动积极性的基础。面对所选专业,你真的感到它有意义、有价值,值得终身去为之奋斗吗?它符合你的人生志向吗? 再次,你所考虑的专业符合你的能力优势吗?你具备比较强的数学推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你具备比较强的空间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力是完成某一特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潜在特质,在与自身能力相吻合的专业领域内,往往可以较快地获得成功。如果兴趣和能力不一致,学起来可能就会很费劲,容易丧失信心。比如学习计算机编程,即使你对玩电脑的兴趣很浓厚,但如果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的话,要想编出好的软件,也会比较困难。每个专业都有其要求的学习能力,如果吻合或比较吻合,兴趣和自身能力相一致,你就更容易取得成功。一般来讲,对于那些平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做数学、物理难题的考生,应首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那些动手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应选择如机械、建筑、自动化、水利、热工等工科专业;平时喜爱历史、哲学、文学,能够静下心来钻研的学生,应选择文学、历史学、哲学类的人文学科;而那些社会活动较强,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的考生,可选择政治、经济、法律类社会科学等。 最后,你所考虑的专业符合你的个性特点吗?你了解你的个性吗?了解多少个层面?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发现喜欢文艺的同学,他们实际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比较喜欢展示自己的特长、喜欢感性的表达方式等等。又如一个不善与人打交道的同学,学市场营销就不太合适。如果你的个性能在比较适合的专业中得到发挥,你的潜能自然容易得到发展。 以上四个方面最好都比较符合,当然,符合的越多越好。这样选择出来的专业,你才能真心愿意去学,而且容易在所学的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 最后了解专业特性,做到知己知彼。学生自身的能力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所适合从事的工作范围,也在大体上制约着专业选择的范围。与之相对应的是,各高校设置的专业同样也体现出对学习者能力的潜在要求。髙校开设的专业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语言表达能力,有的需要数学推理能力,有的需要动手能力,而大多数专业则需要各种能力的综合。例如文史类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察觉细节、社会交往等能力,而理工、农学、医学类专业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推理、空间判断、动手等能力。因此在填报志愿前,同学们有必要在^清自己能力所在的同时,充分了解这些专业特性:做到“对号入座”,“主体”与“客体”相适应,这样才不至于迷失在浩瀚的专业类别中。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和把握: 一是和学科知识结合。每个专业都有它特定的知识领域、学习内容及课程特点,需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比如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这个有“万金油”之称的专业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理工科基础,不能偏科。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选择本专业的同学应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生物、数学、化学和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涉外性质、对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无论是专业理论学习还是从事相关实务的实践活动,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同时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类学科,不仅涉及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商品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运用统计、数学和几何等学科知识,一定的数学水平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方向)需要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功底,否 则学起来就苦不堪言、非常吃力。 二是和能力特征结合。每个专业由于其课程特点不同、对应的行业与岗位不同,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也不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测量专业博士郭召良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名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园林专业,可进校后发现自己缺乏美术功底,学习园林专业很费劲,连毕业都成了问题。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多、难度深、压力大,很多核心课程都以难以理解、内容多、要求灵活掌握、应用性强著称。最重要的几门课如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都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和较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才能够消化吸收。 机械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富于想象力,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通信工程专业一些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属于计算机类,另一些如信号处理、高频电路、电路原理等属于电子类,还有通信原理等课程,所学范围比较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适合理解力强、善于分析的同学学习。广告学不仅是一种商业的营销媒介,更是一门艺术,学习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比如绘画、书法等;也要求学生兴趣广泛,有比较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另外学习该专业应性格乐观、开朗,热衷市场调查活动,关注并有兴趣观赏各类广告。广播电视新闻学要求报考者需有较强的语言和口头表选能力,具备广泛的社会人文知识。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学习者需要有一定的领导潜能。经济学专业的特性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注重理论研究,并不很强调处理社会关系之类的能力,比较适合做研究工作的考生学习。同样是财经类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学习者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你思维比较传统,可以选择金融学,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选择金融工程;理科比较好的同学可以选择金融工程,喜欢较稳定工作的同学可以选择金融学。 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三是和兴趣特长结合。每个专业的学习特点不同,所对应的行业特点及工作性质不同,要求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及兴趣倾向也不同。比如地球化学专业从化学角度对地质材料进行鉴定、分析、测试,属于比较尖端的知识领域,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也跟地质学一样,常常游历天下,是热爱户外运动的男生的最佳选择。它的实验室环节更加重要,常常进行如沥青化学分析、干酪根制备、稀有气体与非烃气体、深部气体、有机岩石学镜鉴和地球化学仪器分析等实验,Xf数理化基础要求特别强,要求学生需对数理化学科感兴趣。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课程比较枯燥,如果没有兴趣作为基础,不太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别是软件方向,需要耗费较多的脑力,一旦上了年纪,就不能继续从事高强度的编程工作,学习者需要抱定终生学习和“奋斗终身”的信念。电子科学与技术作为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的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头脑比较灵活,经常有新思想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一定优势。再如从小就爱动脑子,对汽车、轮船、飞机等机械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往往对实验较多的学科和专业感兴趣,更喜欢在实验室里解决问题。性格比较内向,动手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不太适合学习工科专业;而性格活泼外向、喜欢新鲜感的女孩,英语成绩又好,就比较适合学习旅游专业。考生如果对时事政治感兴趣,xt新闻热点比较敏感,同时文笔好且善于交际,可以考虑选报本专业。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来要到外贸、金融等行业工作,要求从业者性格开朗外向,善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而且要求逻辑推理能力强,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你对数字的敏感度如何。
北京奥辰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