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类            返回

生物科学类----苑中万物生颜色

【认识专业家族】

生物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注意到了一系列的生命现象,并把它们用于为人类服务;谓之现代,是由于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无法准确地解释很多生命现象,它们对于我们来说仍是一个个未解之谜。生物科学作为生物学的一门理论学科,和它的“同胞兄弟”生物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来应付这些难题。生物学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本科专业中,基本整编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而实际上,生物学是一门广泛无垠的学科,它与很多学科紧密相交、结合,又衍生出了很多新专业,比如生物医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生物安全、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动植物检疫、微生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检测、海洋生物科学、畜牧生物等,它们堪称“兄弟连”,一起推动着生物学界向前发展。

生物科学专业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对微生物、动物、植物体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相当部分的生物技术脱胎于发酵工程,也就是对微生物研究较深。它们的实验课都比较多,而且每个实验的周期都比较长。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生物科学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掌握,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生物技术则侧重于基本知识和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它比较关注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里,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把基地班或者说是重点班设在生物科学专业中,有的高校在招生时按大类,在大二分流时就选拨优秀学生进人生物科学班,余下的组成生物技术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它们的培养目标决定的。生物类专业本身是一类理工结合的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侧重于研发,也就是理,生物技术侧重于制造,也就是工。打个通俗的比方,种出一颗花生喂小白鼠,观察它有什么反映,这就是生物科学,提取花生中的元素来制成胶囊投放市场,就是生物技术;而如果小白鼠死了,研究是花生中的某一部分致死的,这种元素对人体有何伤害和影响,就成了后文要说的生物医学了。所以,生物科学的深造率比生物技术要高一些,因而校方把一些具有“硕士潜质”的学生集中在生物科学中也就无可厚非了。

生物工程是运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或部分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改造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应用技术体系。

生物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加工生物材料,有目的地利用生命过程,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生态、轻工、食品、化工、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生 物工程是上述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桥梁。 

生物制药(生物工程方向)一著名的青霉素开启了生物制药纪元,现代医疗中各类抗生素大量应用到被人们抗议的程度,性质温和浑然天成的中成药人气不断超越化学合成的西药,生物制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它的主干学科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生物医学•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如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

生物信息学----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它在发达国家备受重视,欧美各国及日本都相继成立了生物信息数据中心。这个专业在大型科研机构中方有用武之地,离现实有一定距离。

生物食品(食品科学与工程)一酸奶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生物食品,它用牛奶发酵,培养出大量有益于肠胥的乳酸菌,健胃养颜。它把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结合得很完美,而食品本身是一个包罗极广的行业,肉类、糕点、饮料、调味品……故而就业范围比较大。

海洋生物科学——这个专业是海洋类大学的特色,海洋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地,各类海产品的捕携、养殖、生态平衡,都离不开海洋生物科学,目前这个专业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研究不深。

【行业背景分析】

()遭邁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克隆技术的横空出世,使得生物科学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生物学专业也成为了众多考生眼里的“香脖脖”。生物科学也和信息科学一样,被称为21世纪新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以基因工程为主要标志的生物制药已成为世界三大高科技产业之一。

于是,在数学、物理和化学都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后,人们将人类的下一次新飞跃发展寄托于生物学,生物学成为人类的下一个期待。在此美好蓝图描绘下,生物专业在2000年左右开始走红,受到许多考生和家长的追捧。在他们眼里,生物专业是未来的象征,更是锦锈前程的预演。与此同时,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中,各类生物保健品、生物制剂、生物药品充盈耳目,仿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生物花”,生物产业发展迅猛。由此,在“号称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专业”的盛名之下,生物专业高考录取分居高不下,连续多年大热不减。

然而,就业问题却向世人亮出了红灯。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字从1997年到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在校生增加了6.8倍,年招生数增加6.1倍;生物工程专业在校生增如了7.3倍,年招生数增加7.5倍。2008年,生物类专业在校本科生19万多人,占全国理科生总数的35%。”这些数字是前不久在南开大学举行的“高等学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上公布的,数字来源于一份《生物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供者是教育部生物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当与会者从幻灯机大屏幕上看到这些数字时,无不吃惊于生物学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如此之快”!同时,这份经过详细调研的报告还指出了这种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教学资源紧缺,教学任务不能按要求完成。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一年的生物类专业本利生的招生人数竟然超过400人,这是任何一所髙核的师资都不可能胜任的学生数字。对此,南开大学副校长耿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80%的课程实验的单人操作率妻求达到100%,只有保证一定的硬件设施、实验条件才能完成生物学的正常教学。另外调查显示,生物类专业学生扩招比例高的,并不是原来有着良好学科基础、实验设施和雄厚师资的重点高校。比如上海交大每年招生不过几十人,南开大学也不过100多人。猛招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大都是一般地方高校,其中有的是原来根本没有这个专业,最近新上马的;有的是原来有相关专业,比如食品、生物发酵、海产品养殖等,这些相关专业一翻牌就成了“生物科学”或是“生物工程”专业,这主要是一些农学院、师范学院、轻工院校等专业性较强的高校。

第二,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比例不能满足招与的需要。一些名牌高校将奋斗目标定为研究型大学,对教师的评价向科研倾斜,因而造成了对教与的忽略,一些学校甚至出现师资断代现象。上海i通大学林志新教授说,师资保证不了,学生的质量也就保证不了,一些生物技术人才在企业中只能做一个高级的操作工。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一些没有条件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应盲目开设,而要对学生负责;有这个专业的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师资及实验条件等,放慢招生速度。

第三,无限制的扩招,直接带来了生物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据全国46所高校生物类专业1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的去向统计,读研的由10%70%不等,平均每年有4万多名生物类本科生毕业,而国内外研究生录取每年不足2万人,所以每年流向人才市场的有2万名左右,而目前社会生物类人才需求岗位尚不能满足要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将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就业“门檻”也比较高,本科毕业在文凭方面已经不是优势。

在为这种现象感到忧虑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些学校将生物类专业扩招的步子迈得如此之大?南开大学副校长耿运琪说,生物技术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专业之一,由此形成的产业将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前年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上,曾有这样一组数字: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在我国,近年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也非常迅猛,许多高校看中了这一前景好、人才需求旺盛的专业,急速扩大招生规模。并且在扩招的背景下,各地高校纷纷抢夺优质生源,而生物类专业历来是在理科招生中分数最高,招到的都是最好的生源。

的确,行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产业前景看好则拉动高校招生,看来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规律。但同时又造成了问题的另一面:当供大于求时,就违背了“物以稀为贵”的真理。对此,我们不得不对这一行业再来一个理性分析。

(二)生物专业的火红尚需时日。毋庸置疑,生物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专业,同时也是最具有梦幻色彩的专业,这似乎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这又是一个将红未红的专业,尤其是在我国,它的“将红”时代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从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来看,这个时代还将延续比较长的时期……

一是行业需要人才高层次。在我国,生物产业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其科研任务一般由大学尤其是实力较强的名牌大学来完成,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是大学教授,他们是极少为本科生上课的,虽然有时会带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但主要工作是搞科研攻关。立志要做生物科学研究的同学,只有往上走,读研读博方能有实现梦想的一天。因为这个专业要真正有所为,本科所学是不够的,国家也顺应这一要求,加大了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生物学人才深造之后,就可以拥有神奇能力了:基因重组、克隆、彩色棉、高产……好多领域都等待你去攻关呢!

二是前沿科技尚未普及。目前接收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力是各类生物制品公司,其中大部分是生物制药、酒水饮料食品、保健品企业——正处于萌芽状态的生物行业并没有传说中那般繁荣,许多美丽的前沿技术如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还未能应用于社会。至于克隆、转基因、仿生……这些代表着科学前沿和时代潮流的生物学梦想,虽然看上去很美,但一般学生在本科阶段不会得以触及,毕竟,这已经是“科学家”的高度了!

它的发展处于“飞腾”状态,同时也意味着处于起步状态,许多新的技术都没能转化到教学中,无论是教材、教学方法,都还需要变革性的改进,在找工作时,许多优秀的化学专业学生常常取代生物的岗位。

三是本科生涌向考研独木桥。由于上述原因,生物学的考研率可以说是最高的,一方面,想搞科研的人要考研;另一方面,觉得工作不好找的人也要考研。临近毕业,很多人便会产生一种不知是要考研还是就业的失落感。

揭开了这些内幕之后,人们是不是就望而却步了呢?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朝阳学科,红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人类迈进21世纪门檻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告完成,后基因组时代已现端倪,生命科学的飞速进步不断推动着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人口与健康领域成为国际上生命科学研究最为集中、进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尤其今年3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废除干细胞研究禁令,导致全球”干细胞"概念股异军突起。研究人士认为,美国的举动将会产生全球效应,生物医药将是下一场产业革命的领军行业。在国家药物与人口健康领域战略需求与世界生命科学前沿发展不断交会的时代背景下,相信生命科学类专业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同时,生物学很受国家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都将大力扶持生物产业,推动它的发展。所以,生物产业的红火是必然的,只是,还需要一些时间、一些等待。

——传说中的美丽,在临近自身时,努力把它看清点,再看清点。

()理性看待毕业生出路。生物学的两大主干专业——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差别,但不管学习哪个专业,毕业后的出路基本是相通的,既可到相关科研机构或高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也可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W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但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和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

打算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毕业后可以到相关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或高校做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不过由于其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就要求比较广泛和精确,这对于仅具有本科学历的同学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比较权威的科研机构,几乎不会录用本科毕业生。如果想进入这样的机构工作,建议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阶段掌握更多、更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若想作学术研究,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学科素养和一定的知识水平外,锲而不舍的精神也很重要。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考虑从事此类工作。

卜相对于研究型人才而言,管理型人才就业门路更为宽广。很多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都设有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与科研岗位相比,虽然也重视应聘者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把握和运用,但在文凭等其他环节却没有过多的严格要求,从而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从事管理工作要求具备外向的性格和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从这方面着眼。

如果既不愿从事科研工作,也不想在管理部门工作,那么从事教育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生物技术是21世纪三大技术之一,社会对生物科学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国家对生物学专业的重视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对该专业的教学自然会有更高的要求,将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增设此专业,相关专业教师的需求量自然会增加。不仅如此,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教师也在面临着知识不断更新的考验,这对于生物学专业毕业生来说也是个很好的机会。把自己刚学过的知识传授给他人,这项工作对于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都适用。

同时,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就业前景看好。这类人才需具备两方面技能:一是新品研发,二是仪器操作。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领域,医疗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量。

【特色院校综述】

生物专业之所以千姿百态,是由于设置院校相当多,木同的院校由于原有相关专业、师资及其他资源的不同而有差异,有的以生化、植物为主,有的以微生物学为主,有的偏重于制糖、发酵,有的侧重于病原理、人体学,有的则涉及上述多方面。例如北大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学,清华大学的生物物理学,武汉大学的病毒学,复旦大学的遗传学,中山大学的昆虫学,兰州大学的旱地生物学等学科都是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再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在生物学科的发展上比较偏向于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则在细胞专业方向上研究深远,而中国海洋大学拥有生物制药等当今比较热门的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在师资培养上具有较高水平;农林类大学则在生物学科中多发展的是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一般而言,农林类院校的生物系都相当有实力,且门槛相对较低。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衣林类大学:以中国农业大学为龙头,它们的生物类专业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中国农大的生物科学是国家理科基地,它的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生物工程方向)非常出名,它利用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改造环境的应用技术体系,广泛涉及食•品、农林牧渔、医药卫生、轻工、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东北林业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偏向于生物信息学、遗传学方向;生物技术分为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和微生物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以更经济、更有效、更大规模地生产生物制品为目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均为陕西省名牌专业,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基地班设在生物技术专业中,由此可看出它确实是非常强调应用能力的,它在家畜研究方面有着国际地位。同时,学校位于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着其他院校无可比拟的广阔的实习环境。华中农业大学的生物系也相当不错。

综合类大学中一般重点大学比较有特色,二本院校则不甚鲜明。最强的除了众望所归的清华、北大外,还有武汉大学、内蒙古大学和广西大学等。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学系之一,是“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该系所在的生命科学学院是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领域以及大熊猫、白头叶猴等濒危动物保护学方面,都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明显优势。

清华大学以其在理工科很多学科方面的全面优势为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样它的发展也给很多学科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这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优势在清华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机械系和材料系的碳纳米人工骨和三维人工骨成型技术引来国际瞩目,促使美国麻省理工(MIT)和清华共同开设了组织工程课并互相交流;生物芯片和微缩实验室技术也需要精仪系的大量精密加工技术。特别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3门课程一直坚持使用英文授课和原版教材,保持与国际接轨,保证了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

武汉大学它的生命工程学院是全世界知名的,是国家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点支持对象,历年录取分数线位于武汉大学前列。该院由中国科学院脘士、植物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家杨弘远教授领头的发育生物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病毒学家田波教授领头的微生物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另外,该院设有生物学基地班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医药、农药、生物制品是它的特色。学校还开设有生物信息学专业,该专业是生物学中目前最热门的专业,其中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的重点。除此,内蒙古大学的生物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它的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生物学系、生态与环境科学系,畜牧、生态是它的特色。广西大学的农学专业在全国是排得上名的,其生物技术专业有着明显的亚热带生物特色,在植物及微生物遗传工程上颇有建树。

工科类大学:这类大学的特色也比较鲜明,制药、发酵、食品乃至糖业,都有所涉及,可以通过查探它的前身、查看它的课程来确定(方法是上它的网站去查找)。江南大学的生物技术在发酵方面是一流的,陕西科技大学的也不错。南京X业大学在生物化学方面有特色,如进行污水处理、生物分理在业内是有名的。

为便于不同层次的考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报考:

下面再推荐几所普通本科院校。在二批本科院校中,山西大学生物学的发展很前卫,尤其是微生物及动物专业,都设有相应的博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生态学研究十分有应用价值,对环境的改造和生物圈的维护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南京林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工商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是生态环境、畜牧养殖、花卉培养及茶学等专业的发展平台坊师范学院的生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也极具发展前景,加上食品和生物教育专业的开设,使得生物工程系更加完善。另外,三峡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也都不错。


北京奥辰科技有限公司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