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类            返回

历史类——通古令两知兴替

【认识专业家族】

历史学类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为课题,主要通过对历史规象、历史轨迹和历史实物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历史学类主要包括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学及民族学等专业。

学史以聪慧,通古今而知兴替。历史学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其他领域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从培养学生基础素质和能力出发,构建起不同层次、多学科交织的新型课程体系,使学生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该专业学生可以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谓“通古博今”是对该专业具有广泛知识面的赞誉。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材料,进而认识古代人类及其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考古发掘、理论探索和科学分析的手段,可以深人地了解古人生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古代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古代的国家怎么产生,一些有关古代社会的千古谜团究竟应该如何去破译,以及古人的衣食住行、信仰等等。

博物馆学的主要课程有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文化人类学、文物学概论、文物管理与法规、中国历史地理、古代工艺美术等。学习博物馆学一方面要学刁文物的有关知识,未来的方向是文物学;另一方面要学习各种陈列知识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知识。一个合格的博物馆学毕业生,应该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展览和展会做策划和布展工作。

【行业背景分析】

历史学是文科专业中的冷门,许多同学觉得学历史太过枯燥,就业前景也不明朗。但随着上海世博会将近,各地蓬勃兴起的展览和交易会也拉动了会展业的繁荣发展。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真正的会展业的专业依托竟然应该是历史学大家族中的成员之博物馆学!外国人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中国的古文物。据统计,现在各地博物馆的外国参观者数量每年增长都超过20%,而沿海地带的旅游区几乎每个点都在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来吸引外国游客。同时国人的品味也在不断提高,央视二套鉴宝节目的火爆收视率状况就可作参照。

随着各地区经济的发展,各种行业博物馆、地方博物馆都在不断地兴起。上海仅在2007年就兴建汽车博物馆、船舶博物馆等10余个专业博物馆,而江苏、浙江等地也纷纷建设运河博物馆、村镇博物馆、农具博物馆等不同特色的场馆,品种之新、类犁之多让人眼前一亮博物馆学的学生早几年都下海经营不同类型的产业,而现在又都纷纷改回老本行,开始做博物馆经营和展览策划方面的事业了。

众所周知,文化事业的繁荣依托于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我们频频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上看到考古的相关信息,这说明考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国是考古大国,但目前还只是考古发掘的大国,在发掘之后的研究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处理。所以,如果对于真正热爱考古又耐得住寂寞的人,考古学也是一门有前途的专业。

有人说,考古学是冷门,不好找工作?这话对佴也不全对。客观来说,考古学由于专业性特别强,就业时特别讲求对口。不过由于该专业一般招生人数较少,所以就业竞争相对那些“热门”专业来说也没有那么激烈6这个行业由于工作性质上需要长期野外作业,各单位在招聘时也比较注重性别差异,偏爱于男生。所以如果是男生,就业前景是挺不错的。文博单位的人员,如果不出野外工作的话,一般薪水不高,但因为目前文博单位基本上都属于事业单位,所以工作相对比较稳定。

现在文博行业特别缺乏的一类人才是文物保护、修复与管理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要求考古专业科班出身,同时还必须具有化学、物理等理科的相关知识。目前少量的文物保护、修复和管理人员大多是自学或“半路出家”拜师学艺的,真正出身本专业的人少之又少。而目前很多大学的考古系由于受学科限制,都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所以,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的话,可以同时攻读或辅修相关知识,相信这样,必定会为你日后的就业加分。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兴趣的培养,收藏古玩真迹既是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方收藏市场的发展与健全需要更多懂得鉴宝的专业人士,因此,鉴宝便成为考古学毕业生就业的另一种渠道。但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此外,考古专的学生还可进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同时,也有一部分出版社、报刊,比如科学技术出版社之类,会根据自己出版刊物的内容,霄要一部分考古学专业的人,这也是目前考古学专业的就业渠道之一。

古籍修复也是颇为看好的一个专业。有资料显示,全国现存公藏古籍超过3000万册件,其中有1000多万册件残破严重亟待修复,而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不足100人,此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与当前古籍保护的严峻形势形成尖锐的矛盾。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中,尚无古籍修复专业,只有江苏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自2001年起幵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迄今已有数十名学生毕业,先后进人南京图书馆以及几所地方大学图书馆工作。

【特色院校综述】

开设历史学专业的院校一般为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2001年经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北京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历史系、兰州大学历史系、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历史系等7个基地被评为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优秀基地。本学科比较有特色和影响的高校有: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1899年秋(时称京师大学堂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历史最久、培养人才最多、社会影响最大。1981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世界近现代史和考古学(当时属历史学系)5个学科点获得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1992年历史学系被评为全国高校历史学科第一家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被评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本科)培养基地。1998年获得国家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0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考古学作为我国该领域惟一的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外考古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7年的历史学系,在研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疗面多有贡献。学院下设历史学系和考古学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被列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历史学科有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三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后科研流动站。该院充分利用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物资源,各个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相互交叉和渗透,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厚实、学识宽广、综合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历史、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4年历史专业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65月,西北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依托文博学院,联合成立了我国首家文化遗产学院,文博学院(历史学科)的義学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历史、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是该校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如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方国瑜、朱希祖、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蔡德赓、白寿彝等先后在此辛勤耕耘,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系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系已成为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最早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四川大学历史学是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875年创办的尊经书院。专业所在的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1902年建立的四川存古学堂史学科,迄今已逾百载。现辖历史系、考古系、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博物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等系所和城市所、东西方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长江文明研究中心、三国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博士与硕士授予单位、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历史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专门史国家重点学科,有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世界史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设2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和旅游管理,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该校博物馆学专业是国家文物局拟订的国家博物馆专业联合办学基地,开设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课程。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00佘年来,一批史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先后在本系任教,奠定了南大历史系的学科构架、基本特色及发展基础。该系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生专业,以及中国坻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考古学5个博士点(含硕士点)。1995年,该系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6年,经国家人事部评审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并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单位。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该系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南开大学1919年创建伊始即设置历史学门,上世纪20年代初期,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粱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孥,在历史班授课,著名的((历史研究法》一书,就是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著名学者蒋廷黻、美国伊里诺大学硕士蔡维藩曾在南开历史系任教授。抗战西迁组建西南联合大学t时期,历史系荟萃了三校著名的历史学家。抗战胜利后,历史系立即重新组建教师队伍,原北京大学教务长兼历史系主任郑天廷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教授相继调至南开,分别担任历史系主任和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不久,原北大历史系教师杨翼骧先生等也加盟南开历史系,从而奠定了南开历史系在全国高校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目前,该校历史学院下设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学院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与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8个二级学科,下辖20个本科专业;有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基本上涵盖了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茵别史3个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另外,该校博物馆学专业在我国文博界占据着重要地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专业取得博士点。这是继1983年中国古代史专业取得国务院审批的第一批博士点之后在学科建设上的一大飞跃。20035月,该院申报的专门史(思想文化史)博士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学院下设历史、考古、档案三个系和若干研究所。20037月,该院以6个最优势方向的强力组合,以总分并列第二的成绩顺利通过历史学一级学科的评审,从而使该院的8个历史二级学科同时具有了博士研究生招生权。这是山东省以及辽宁、山西、河北、河南、安徽等周边诸省高校中惟一的一个历史学一级学科。至此,该院已有8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覆盖了历史学科的各个领域。200310月,国家人事部批准在该院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是国家文^^基础科学(历史学X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专业门类最全、整体实力最强的院系之一,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还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这是目前我国惟一的国家级专门史重点学科,有权接收博士后。1995年历史学系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系现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下设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学士学位授予点(涵盖历史学和考古学2个本科专业)。该校考古专业以中国东南地区的考古学区域性综合研究为特色,特别是在东南地区考古与民族、海外交通与海洋考古、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考古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山大学历史系成立于1924年,是该校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建系初期,傅斯年、顾颉刚等学者曾在此任教。1952年与岭南学历史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历史系。陈寅恪、岑仲勉、粱方仲、刘节等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开拓者们奠定了中山大学历史系的优良学术传统。该系具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是国家设立的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世界史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外关系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4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历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该校历史系有着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条件。在学术研究方面,该系设立了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古代中国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学研究室、明清经济史研究室、国际关系史研究室等专门研究机构,在传统中国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中国近现代史、宗教文化史、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等学科有着较强的优势,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华北夫学中国历史教研室,1956年正式建系,1978年复校后重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何干之、尚钺、戴逸、李文海等教授先后主持历史系工作。现为国家历史学一级学科点,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吉林大学新文学院包括原文学院、历史系、考古学系、古籍研究所、国际交流学院和大学语文教研部,是目前吉林大学学科涵盖面最宽的院级教学和科研单位。文学院设有与历史学有关的本科专业是历史学、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和专业有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和世界史。另外该校博物馆学专业也颇具特色。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源起于1934年设立的兰州中山大学文史系。20043月历史学系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是历史学系设立后的首任系主任,他为该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曾在该院任教的著名历史学家还有杨向奎、史念海、张舜徽、王树民、赵俪生、张孟伦、李天祜、汤季芳等人。历史文化学院现设有历史学系、民族学系、博物馆与考古学系3个系,设有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所、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近代中国研究所、敦^煌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民族史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其中“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敦煌学研究所”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两个基地W究力量雄厚,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在敦煌学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创建于1951年,是中国高校历史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心之一,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系1994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现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7个硕士点,博士点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其中世界史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为教育部“211工程”支撑学科。除以上6个博士点同时是硕士点以外,还有一个硕士点是学科教学论。

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科有百年的历史。1995年,学院历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近现代史,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近代史所,省级重点学科1个——历史文献学。学院拥有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师范专业和本硕连读基地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院前身为历史系,创建于1949年,是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比较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基地。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两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等4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世界史学科为国家级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外文明史比较研究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系每年从历史学专业入学新生中选拔10名学生作为史学基地生,其中成绩优秀者实行本硕、硕博连读制。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设有两个系(历史系和文博系)、三个研究所和一个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唐史研究所、欧美研究所和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为该校历史学科主要的教学与科研机构。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全部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文献学和博物馆学,其中历史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近瑰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世界史。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288月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创设的史学与政治学系(1936年改称史地系)。曾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如张荫麟、陈乐素、谭其骧、向达、贺昌群、刘节、沈炼之、钱穆、方豪、张其昀、谷顾宜等先后在此执教,为历史学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学系现有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档案学和图书馆学4个本科专业以及1个国港澳侨事务专科专业。设有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3个硕士点。

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自1927年建系以来,曾有周谷城、许德珩、郑振铎、金应熙、陈乐素、朱杰勤等大师执教。历史学系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在中外关系史、华侨华人、宋元明清史、港澳台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外关系史和华侨华人研究”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0年中外关系史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华侨华人研究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科研基地之一。目前,历史学系设有中外关系史和中国古代史两个专业的博士点,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和历史文献学5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为历史学。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下属中文系、历史系、文化典籍系、影视戏剧文学系、广告学系、社会学系、文化传播系等。历史学专业旨在培养中学和大学历史教师,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并设置社会课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不仅成为合格的历史教师,也能适应中学双语教学和社会课的教学需要。学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有学院平台课,文史渗透;举办名家讲座,开阔学生学术视野;加强双语教学,每学期均安排教师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并重,由实验中心提供设备支持;注重实习环节,抓好基本功训练。学院以明确的学业要求与社会意识制定学生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扎实的基础,并有较强的创业和就业能力。该校历史系拥有不少国内外知名学者,还拥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和历史教学论等博士、硕士点,为学生的深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现设有历史学专业,分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两类。师范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北京市培养中等学校的历史教师;非师范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实行“本科一硕士一博士”一条龙的培养计划,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历史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非师范专业中另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北京城市文化开发与管理专业,为北京市培养现代化城市文化开发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二是世界历史专业,培养具有高水平外语能力的世界历史专业人才。本系设有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授权点两个(中国古代史、世界史),硕士授权点7个(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历史文丨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南系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是该校社会发展学院中建立最早的系科,也是社会发展学院的前身,19825月正式设立历史系(今已更名为社会发展学院)。1998年设立专门史硕士点,同年12月成立南京师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20004月,招收课程教学论历史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同年8月,增设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社会工作增设农村区域发展、社会调查与评估专业方向;12月设立硕士点。20038月,历史学系成功申报一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是苏州大学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下设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档案与电子政务、图书馆学、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7个专业,设有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2个校级科研机构以及历史研究所、国学研究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研究室、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地 方志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档案数字#研究所7个院级科研机构。拥有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社会学、档案与电子政务、劳动与社会保障7个硕士点。

郑州大学历史系是郑州大学建校伊始所设立的7系之一。19775月增设考古专业,199510月历史系更名为文博学院。20016月校内专业重组,调整为历史与考古系至今。系内现设人文学科实验班、历史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等6个硕士学位

授权点,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设有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古代史、世界史2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中国七大古都河南有其三,历史文化对于河南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成立于1956年,1989年经国家民委批准,该系的中国民族史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学科;1995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该系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招收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与旅游管理双学士学位班等两个本科专业,本系拥有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五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及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本系还有中国民族史博士后流动站。该校历史系坚持本科三年级时利用暑假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隶属该校文学院,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历史师资和从事文史工作的专门人才。

开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学历史教学法等课程近60门。

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教学外,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校外考察、专业实践及社会调查。

河北大学历史系建有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各一个,具有中国古代史博士点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两个硕士点,以及在职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       系资料室拥有《四库全书))等书籍资料5万册,文物室收藏文物数千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该校历史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    到成熟,且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成为河北大学最具实力、最有活力的院系之一。

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是该校创立之初就设置的6个系之一,1986年获世界史(上古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硕士授予权,1995年招收中国古代史明清史方向硕士;1998年获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世纪90年代以后,历史学系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史学人才需求的新特点,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应用、突出本色的基本原则,曾两次对历史学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结合历史学系的实际和历史学科发展的趋势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修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硕士研究生升学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北京奥辰科技有限公司制作